
為紀念臺鐵的CK124蒸汽機車與日本JR北海道C11型蒸汽機車締結為姊妹列車的三週年
臺鐵於今年的3月7日及8日兩天
於瑞芳=冬山之間以CT273蒸汽機車開行郵輪式專列
供民眾體驗大型蒸汽機車於主幹線行駛的風貌
雖然使用CT273看似不符合活動主題
但筆者認為比起使用過去現役時期以行駛支線為主的CK124
身為幹線用車的CT273其實更適合這次專列所設定的行駛區間
此外這次專列的編組也有別於之前CT273慣用的電源行李車、冷氣平快加上藍皮柴油客車
而是使用四輛三等通勤客車再加上藍色柴電機車R40作為輔助
由於路線容量、車輛性能與後勤需求等相關因素
蒸汽機車能夠行駛在主線上是需要花費極大心力進行安排、協調的
在此筆者也特別對於近一兩年常開行蒸汽機車專列於幹線上的臺鐵局表達肯定之意
相信臺鐵的用心之處是民眾及鐵道愛好者可以看到的
由於CT273蒸汽機車目前是配置在花蓮機務段
而此次專列辦理客運的起迄點是在瑞芳
因此在開行的前一天(6日)便將CT273自花蓮回送至七堵機務段
結束後隔天(9日)早上則是返回花蓮機務段
筆者於專列活動的第一天(7日)正好有空
便依照行駛時刻安排行程前往宜蘭線沿線進行拍攝
雖然這天天氣狀況並非相當理想
但能記錄到蒸汽機車專列行駛
令筆者感到不虛此行
一大早從臺北出發
以電子票證搭乘272次自強號前往福隆
在車上也遇到了過去研究所參加學校社團時的一些學弟
不過他們對於拍攝地點各有不同的打算
因此在途中陸續下車
沿途也看見不少人已在路線週邊準備就緒
而筆者則是在福隆下車後
轉乘4148次區間車前往筆者的第一個拍攝地點─大溪
大溪站南北兩端皆有一段能容納一整列車以上的直線段
能夠輕鬆地拍攝完整的列車
此外大溪站的另一個亮點
則是這裡算是北臺灣常態發售名片式車票(硬票)的車站中
種類數一數二多的地方
筆者造訪的這天除有二十個不同迄點的全票、半價票
還有三種去回票
也就是總共有43種的車票
美中不足的是軋日機有些微故障
因此是以蓋日期章為主
不過筆者還是藉此機會增加了不少收藏
由於要通過的專列是順行
因此筆者前往第二月台北端準備
在專列通過前
先有兩列正班車讓筆者可以試試這裡拍攝的感覺
412次普悠瑪自強號‧大溪站
208次自強號‧大溪站
在兩班對號列車通過後
接下來便輪到了5856次的專列
司機員也相當夠意思地在進入直線段後讓列車冒出濃濃的煙霧
營造出絕佳的視覺效果
而由於列車通過時並未聽見柴電機車的出力聲
此時應是由CT273自力運轉為主
5856次郵輪式蒸汽機車專列‧大溪站
在大溪拍攝完畢後
接下來便要搭乘4154次區間車前往宜蘭
這班車預計會在四城追越專列
因此可以在宜蘭站拍攝進站的畫面
在大溪等車時也拍攝到了逆行的行李包裹列車
6903次行李包裹列車‧大溪站
於四城追越了總共要待避三班車的專列
不過由於月台上滿滿的是從專列上下車透氣、拍照的遊客
因此沒辦法運用短短的停車時間進行拍攝
宜蘭站內意外地沒有出現很多拍攝的人潮
而專列是跟在4018次區間快之後進入宜蘭站
因此也沒有太艱難的「卡位」過程
就順利地在第一月台拍攝到進入2A月台的專列
4018次區間快車‧宜蘭站
5856次郵輪式蒸汽機車專列‧宜蘭站
專列在宜蘭站短暫停留後
將要繼續開往冬山站再作折返
也因此在停留期間可以再作一些影像的記錄
專列停靠宜蘭站內
而就在專列即將出發時
正好271次普悠瑪要進入第一月台
雖無法拍到全列車出發的英姿
但也意外將普悠瑪和CT273放在同一個畫面中
271次普悠瑪自強號、5856次郵輪式蒸汽機車專列‧宜蘭站
專列宜蘭站出發
專列自宜蘭站出發後
由於距離從冬山折返再次回到宜蘭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便和剛才在4154次上會合的友人先前往用餐
用完餐後筆者則先單獨再走到宜蘭站南端的校舍路平交道
校舍路南邊緊鄰著一個彎道
和去年七月底拍攝CT273試運轉時的樹林俊英街平交道線型很類似
雖有點擔心畫面無法容納整列車
但仍在此等候5855次專列的通過
專列自冬山折返並未變換編組方式
而是直接以R40柴電機車在前牽引的方式行駛至宜蘭
再於宜蘭進行調車及蒸汽機車轉頭的作業
5855次郵輪式蒸汽機車專列‧宜蘭南
專列進入宜蘭站遊客下車後
便駛離月台進行調車
於後站CT273和其他車廂解連
並駛入宜蘭機務分段
在段內臺鐵也安排了讓郵輪式列車遊客有機會體驗手動轉車盤的操作
想必可讓更多民眾對鐵道運作有認識
而在轉車盤轉動過程中
司機員也使列車鳴氣笛
亦揮手向遊客致意
感覺和日本大宮鐵道博物館的轉車盤實演有幾分相似
停於轉車盤上的CT273
轉盤轉動時司機員一面鳴笛一面揮手致意
另一個角度看轉動中的CT273
遊客體驗轉車盤的操作
CT273調頭完後
便駛出轉車盤進行整備
包含燃煤的整備和加水
此時畫面也和日本京都梅小路蒸汽機車館的整備作業
只差這裡並不是使用水鶴而是牽消防水管加水
而此時筆者也發現蒸汽機車的司機人員已多由年輕的機務同仁擔任
相信這樣的鐵道文化能繼續傳承下去
不過由於和友人要提早前往大里準備拍攝
因此筆者只有拍攝到不多的整備畫面
駛出轉車盤的CT273
進行燃煤整備的CT273
由於下一班4183次區間車和專列行駛的時間過於接近
便和友人搭乘4177次前往大里
抵達時天空下著細雨
因此便先前往遊客中心躲雨、休息
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再前往大里站南邊的濱海公路跨線橋拍攝專列通過
回程宜蘭開車的編組方式
是將調頭後的CT273直接接在其餘車廂的前端
因此R40是位於機次位
5855次郵輪式蒸汽機車專列‧大里南
拍攝完後便返回大里車站
準備搭乘4191次區間車離開
也意外發現這裡的自動售票機還是使用感熱紙而非背磁式的車票
回想起來筆者也已經七年多沒見到熱感紙車票了
相當特別
由於時間與票價的權衡
筆者決定在雙溪轉乘177次自強號並使用電子票證
也因此得以在雙溪拍攝到逆行的水泥單元貨列
於雙溪站待命的輔助機車,協助貨列通過牡丹坡
4198次區間車‧雙溪站
4198次於雙溪站待避236次普悠瑪自強號
水泥單元貨列‧雙溪站
拍完水泥列之後
便順利地搭上了177次返回臺北
而且還在汐止站追越剛才從大里搭乘到雙溪的4191次呢
最後分享一下今天所使用的車票
包含背磁式、名片式及熱感紙三個種類
相當特別
今日取材有使用到的實體車票
取材日期: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