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在大概認識完日本的新幹線之後
把話題一轉回到台灣
這系列文章將依照收費等級
為各位讀者介紹台灣鐵路各種旅客列車等級

首先登場的是現行單位里程票價最貴
也是停靠站數較少的最高等級對號快車

自強號

自強號源自於台鐵於民國六十年代進行的西部幹線電氣化工程
當時決定採購新的等級的電聯車
服務於電氣化完工後的西部幹線
在四十多個名字中由四千多名旅客票選
最後選出三個名字由省政府決定
而定名「自強號」

現行自強號列車每人每公里的票價是2.27元
而列車外觀則有形形色色許多種
無怪乎許多旅客會不清楚是否這班是他票上的列車了
以下就年份順序
為各位讀者介紹各種自強號的車型

首先是台灣鐵路初代自強號
1978年登場的EMU100型
EMU100

為台鐵的第一款電聯車
由英國GEC製造
以5輛為一個編組
現在較常見的運用方式為兩組10輛
車輛數最早共有13組65輛
隨著事故報廢、車輛老舊淘汰
目前尚能行駛的列車組數約在4組20輛上下

這款列車也是奠定台鐵電聯車型自強號塗裝方式的基礎
採三種棕色漸層
並輔以過去觀光號、莒光號曾使用的「啞鈴」圖形方式
EMU100
EMU100

其實最早的EMU100並不是這個樣子
而是去除掉前面的黃/橙色「警戒色」
也就是請自行想像把車側的三種棕色漸層
延伸到車頭來這樣子
後來則是因為發生了重大事故
而在編組的頭尾加上了這樣的警戒色
這樣的警戒色也沿用到了後來的電聯車自強號
而柴聯車自強號也以其他方式表現類似的警戒色

EMU100型原本預計從今年6月16日的改點後
退出營運
不巧EMU300的車門改裝驗收還未通過
故EMU100就先代打EMU300在週日行駛的加班車
1121及1120一往返的班次

而台鐵也在今年八月
將兩組EMU100塗上「復舊色」
(嚴格說起來仍有一點點小錯誤)
用以配合火車駕駛聯誼會舉辦的紀念專列活動
EMU100復舊色

而由於車況考量
目前EMU100型多運用這組復舊色塗裝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鎖定每週日行駛的1121及1120兩個車次!


接著則是為了要在東部為電氣化的區間也開行自強號
故在1982年引進了「柴聯車」版本的自強號
並於1985年引進同款增備車
也就是最早的自強號柴聯車:DR2800
DR2800

這款自強號柴聯車以三輛為一個編組
一共引進了15組45輛車

由於與光華號柴油車同為日本東急(TOKYU)製造
車身外觀同樣具有不銹鋼波浪紋
而由於與EMU100同樣使用廂型冷氣
故一節車廂的一側只有一個車門


接著在1986年
台鐵同時引進了第二款電聯及柴聯車自強號

電聯車自強號的部份是EMU200型
EMU200

由南非聯合車輛(UCW)得標承造
但由於與GEC不同廠牌
當初也未特別要求
故這種列車並無法與EMU100型連掛使用
造成列車運用上較為困難

EMU200在外觀上也與EMU100有相當大的不同
除了較為方正以外
冷氣改為置於車頂
與EMU100有極大的差異

EMU200之編組方式與DR2800相同
為三輛一組之形式
而當初一共購買了11組33輛車
後報廢1組3輛車

EMU200於2002~2004年間
由台灣車輛公司(原唐榮鐵工廠軌道車輛部)施作更新工程
由於改造幅度相當大
故現已將其編為新的車型:EMU1200
本為也將在稍後介紹更新後的車型

接著則是同時期引進的第二款柴聯車自強號
為日本日立(HITACHI)製造的DR2900型
DR2900

DR2900承襲了DR2800型的三輛一組編組方式
並將冷氣置於車頂
使得無駕駛室的客車可以在一側設置兩扇車門
DR2900共有5組15輛車
為數量最少之自強號柴聯車
目前經常與後來引進之DR3000型連掛使用

這款車目前開始有車輛進廠改造為自動車門
預計再過不久就可以自動門的樣貌呈現在旅客面前


在1988年
台鐵則引進了第三代的自強號電聯車─EMU300型
EMU300

EMU300型與EMU200型類似
同樣是3輛1組的編組
當初引進只有8組24輛
為數量最少的自強號電聯車

EMU300由義大利SOCIMI承造
外觀較南非製造之EMU200美觀
其最大特色是在馬達車車廂中間的散熱孔
及其稍有斜度的車頭

目前EMU300最常見的編組方式為3組9輛車
並陸續進廠改造為自動門中
預計改造後應該還可使用不少時間


之後台鐵在1990年大批引進了自強號柴聯車─DR3000型
DR3000

由於與DR2900相同由日本日立(HITACHI)承造
所以與DR2900可說是完全相同
同樣為3輛1組
全部數量共有27組81輛

目前運用多為與DR2900型連掛
從2組6輛至5組15輛皆有
使用於行經未電氣化路段之自強號列車
算是相當靈活運用之車種

接著就要介紹到目前最常見的自強號車種
也就是推拉式自強號(Push-Pull,簡稱PP)
Push-Pull

與之前六款自強號以「車組」概念呈現不同
PP自強號採用頭尾各一機車頭
中間掛上客車車廂
車廂數可自由加掛
以達到靈活運用之目的

PP自強號於1996~1997年間陸續引進
機車頭E1000型由南非聯合車輛(UCW)製造
共有64輛
客車依用途不同分為一般客車PPT1000型、設置身心障礙輪椅旅客乘車區之PPH1300型、設置車長室之PPC1400型
由韓國現代(HYUNDAI)製造
PPT共200輛
其餘兩種各68輛
為首度採用不銹鋼車體之電力區間自強號
且採用自動車門

後又於2001~2002年購置增備車
由唐榮鐵工廠軌道車輛部承造之
PPT2000型及餐車(現部分已改為快遞車廂)PPD2500型
前者有13輛,後者有32輛
與原本購置之客車混合編組

註:筆者於2008.12.20所見仍有PPD2500型維持餐車內裝
  但後來是否有改造並未繼續追蹤

Push-Pull

目前PP列車最常見的編組為12輛之編組
但仍有因應特殊代打需求而產生的較短編組
其編組靈活度即可發揮


在引進PP後不久的1998年
購置了新款自強號柴聯車─DR3100型
DR3100

雖然在編組方式上與前三種柴聯車類似為3輛一組
但是在外觀上卻有著亮眼的突破
也是首次加裝自動車門的柴聯車

這批車輛由日本車輛(NIPPON SHARYO)承造
只購置了10組30輛
且因其採用自動車門的緣故
目前較少與其他種柴聯車連掛使用


2002~2004年
由原EMU200型執行更新工程後改造而成的EMU1200型分批亮相
EMU1200

這批車輛由台灣車輛公司負責更新
除了加裝自動車門外
也將車輛編組固定為3組9輛
雖仍保留原本三輛一組的動力單元
但拆除第1、9車以外
其他原為駕駛車的駕駛設備
並於第1、9車採用非貫通式端面
為台鐵首次有列車組(電聯車、柴聯車)採用非貫通端面
EMU1200

改造完成的列車共有3個「3組9輛」,共27輛
另有1組3輛(頭尾皆為駕駛車)
提供車廂故障替換使用
由於更新工程僅針對其外觀、內裝
機電部分是沒有更新的
已使用近20年的EMU200機電設備
由於沒有一併更新
到後來車況便開始不穩定
使得原本排定使用這型列車的班次
經常要使用PP代打


最後則是台鐵目前最新的招牌列車─自強號太魯閣列車TEMU1000
TEMU1000

在這裡要先澄清一件事
那就是
由於太魯閣列車的收費仍比照自強號
故在台鐵官方稱呼中
這款列車的名字是「自強號」太魯閣「列車」
「太魯閣號」這個名字只能算是俗稱
(雖然在試運轉時LED曾出現這樣的名稱,見下圖)
TEMU1000

為了解決東部幹線運能仍然不足的窘況
台鐵招標購買用於北迴線(已電氣化)之新型自強號電聯車組
並採用「傾斜式」的規格
期能在多彎的路段仍能快速通過
縮短旅行時間

這批車由日本日立(HITACHI)製造
以4輛為一個動力單元
營運時以兩個動力單元「尾對尾」連接
共8輛為一個營運編組
目前共有48輛太魯閣列車
形成6個營運編組使用中
TEMU1000

看完了這些之後
可發現台鐵的自強號共有四種不同的塗裝(EMU100型復舊色不算為一種塗裝)
也無怪乎許多旅客會不清楚面前的列車是不是自己所要搭乘的「自強號」

參考資料:洪致文(1992),台灣鐵道傳奇,第201~203頁
     Train Collections http://emu300ct.myweb.hinet.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karuswillie 的頭像
    ikaruswillie

    木守宮 運輸人生

    木守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